-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新闻

 
555000a公海会员中心师范专场优秀毕业生分享会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16-06-02 点击率:

新闻中心消息 记者 陈子颖 杨岚22日晚上七点,由555000a公海会员中心团委员工会学术科研部主办的优秀毕业生分享会在七号楼7401教室展开。受邀于本次分享会的优秀毕业生依演讲次序分别为:楼方樱子、刘杰、袁鹏、邓阳洋。现场由学术科研部助理聂红桔主持。

 

  本次优秀毕业生分享会旨在通过优秀毕业生的演讲给学弟学妹在学习和专业实习、求职方面给予具体的指导意见。四位演讲者在轻松、俏皮的现场氛围下,讲述自己的大学经历,同时分享自己别样而宝贵的心得。 

 

  楼方樱子从“转专业、出境交换、去初中教学、考证”四个关键词分享自己大学四年的心境与经验。在“出境交换”部分,她建议同学们“要尽早决定出境交换与否,早做计划”,她通过PPT向同学们展示了自己在中原大学的交换学习过程,并提醒现场同学务必先了解对方学校在交换学期所开的课程,避免因为交换学习而影响了自己本该完成的专业学习内容。 

 

  在她的演讲中,重点提及了“定位”——“世上无难事,只要不放弃。而求职时并不一定达到了自己当初的定位,这时要将现实与志向相互衡量,在实习时就奔着最终定位而去,不要急于否定自己定位以外的职位和未来。”并表示,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老员工活方式,而“不后悔的选择就是你最好的选择”,但是,“拓宽知识面就是拓宽自己的未来选择面,未来把握在自己手中。” 

 

 

  刘杰则向现场同学分享了员工工作方面的经验。细致条理地叙述“面试技巧、担任角色、具体工作、感悟”四个方面。她告诉同学们,参与员工工作有失有得,而抱怨无用,我们只需要平常心态、踏实付出,主动学习、认真完成工作并及时反思总结。 

关于学习与工作的平衡问题,她提出了两点建议——

一.将时间分块,合理安排学习、工作、生活所占比例;

二.交叉着做不同的事情,劳逸结合。例如,在考试周复习时,交叉复习文理差距大的科目,可以缓解大脑疲劳。

 

  在演讲的最后,刘杰表示——员工工作是一个不断磨平棱角,让自己变得更“圆滑”的过程,这里的圆滑并不是世俗口中的圆滑,而是指我们待人接物的方式会变得更加温和与智慧。而任何事物都有利与弊,比如工作制度,只有不断解决弊端才能进步。“办法总比困难多,沉着勤于思考。不轻易放弃,坚持到底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收获可能是物质上的,也会是精神上的”。 

 

 

  第三位演讲者袁鹏在“时间利用、实习、求职、内在提升、关于教师、现实”等方面细致地如同讲故事般娓娓道来。他表示,要充分利用毕业的暑假时间,利用暑假,主动了解社会职位实情,为自己未来的求职做好坚实的铺垫;并准备合乎教师职位的得体服装,给未来的面试官留下靠谱的印象;最后,再利用少量的时间复习教学需要的专业知识。 

 

  关于实习,他说,“两个月实习期收获因人而异——选择浑浑噩噩或者主动观察体会,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并且,在实习之前,我们必须准备各种天气下的衣服,查好地图路线,并提前一小时出发,熟悉校内外环境,且在实习前一天,睡前要准备好各种必须品,包括材料、教具、食物、生活必需品等等。在求职方面,他细心地建议,要带上内含登记照与简历的U盘,以及纸版简历若干、登记照、固体胶等等。 

 

  之后,他向同学们讲述自己从小到大的变化,他说,人从出生起就有不同的起点和资源,不要耿耿于怀,把视线集中自己身上,不断超越自己就是最好的生活方式。而“与其去寻找有意义的事情,不如使你做的事情变得有意义”,大到旅游,小到在宿舍看一场电影,都有可以学习和汲取养分的亮点。 

 

  最后,邓阳洋以“请做一名反思型新手教师”为主题,通过一堂生动而具有启发性的中学化学课堂来展开自己别开生面的经验分享。如何成为一名反思型新手教师?邓阳洋从专业水平角度为现场同学罗列出许多要点,具体涉及——预备教育技能:丰富精彩的个人经历;课堂语言的亲和力、表现力、感染力;板书的结构美、书写美、刚要美等等。 

 

  他分享自己实习初期的授课经历,并表示,“新手型教师具有上课进度快的特点,未充分设身处地地为员工思考,只注重框架式知识传送,不注重课程知识重难点的突破”,而且“新手型教师备课毫无头绪,一种是通过现成的优质课教案,优质课视频生搬硬套,未注重实际学情;另一种是跟着经验丰富的教师临阵磨刀,提前一两天听课就草率完成教案,未形成自身的授课风格。”如果要克服,需要从知识准确性、环节逻辑性、学情吻合性、内容完整性等方面进行反思。 

 

  他说,要关注员工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想员工所想,不仅仅是学习方面,还包括课余生活。并关注四类书籍——专业类,教育心理类,历史类,其他类。在成为教师后,同样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积累各方面的知识。 

 

  最后,屏幕上写着大大的一个“课”字。邓阳洋表示,“课”是用言语解决结果的过程,是从已知到未知的过程。他用一段鼓舞人心的寄语结束了自己的演讲——“愿最初的相见成为永恒,愿他年再相逢你们比明天更优秀!”